中国科协《生物医药关键技术路线图》编制专项团队莅临深圳细胞谷开展调研工作

3月12日,应中国科协技术协会中国药学会委托,空军军医大学国家分子医学转化中心副主任蒋建利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介入与细胞治疗中心创科主任、中国食药促进会细胞医药分会会长陈俊辉教授、中国食药促进会细胞医药分会办公室主任许艳伟、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介入与细胞治疗中心高级研究助理李德智一行莅临深圳细胞谷开展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领域关键技术路线图编制调研工作。我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史渊源教授、首席科学家王建勋教授、副总经理唐晓萌、行政部部长魏政、董事长助理付宇辰等热情接待并展开项目调研会。
当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与变革的关键时期,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作为极具潜力的前沿领域,对推动我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全国学会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推动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特别设立了 “全国学会服务国家战略专项”。在此背景下,中国药学会于 2024 年 12 月成功获批该项专项中的《生物医药关键技术路线图》编制任务。其中,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领域路线图编制工作由陈志南院士和王军志院士担任牵头指导专家,蒋建利教授和徐苗教授负责具体实施。该路线图的编制旨在为我国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清晰指引,相关研究成果将通过中国科协上报至中央及有关部委,作为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座谈会上,首先蒋建利教授详细阐述了《生物医药关键技术路线图》编制专项的背景、目标及重要意义。他指出,此次路线图编制工作是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系统梳理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关键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与态势,为国家政策制定、产业布局和科研方向提供科学依据。
随后,史渊源教授全面介绍了深圳细胞谷的发展历程、核心团队、科研成果以及在细胞治疗药物领域的技术优势,重点讲解了公司在逆转录病毒载体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创新实践。深圳细胞谷拥有国内领先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工业化生产技术,并已建成超万平方米符合国际GMP标准的病毒载体和细胞产品生产线,单批次RVV产能突破1000人份,CAR-T细胞转导效率达70%以上,且表达稳定,同时深圳细胞谷始终专注于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发与创新,汇聚了一批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才,构建了完善的研发平台和技术体系,在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优化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细胞治疗药物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交流讨论环节,双方围绕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针对技术瓶颈,双方共同分析了当前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如病毒载体的高效递送、基因编辑的精准性、细胞治疗产品的质量控制等,并就如何突破这些技术瓶颈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针对临床应用,双方专家认为规模领先但政策亟待破冰,中国在细胞治疗临床应用规模上已超越美国,全国超50家医院开展CAR-T等临床试验。然而,收费机制缺失成为制约临床推广的核心痛点。与会专家呼吁借鉴海南、河南等地试点经验,推动深圳先行建立“医疗新技术”收费目录,打通“技术-产业-支付”闭环。
调研团队还参观了深圳细胞谷的研发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实地了解公司的运营模式、质量控制体系以及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情况,对公司在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领域的研发实力和生产能力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此次调研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中国药学会与深圳细胞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为我国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领域关键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整合各方智慧与资源,有望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我国在细胞和基因治疗药物领域迈向新的高度,助力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